新闻资讯

产业繁荣推动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(专家对话)

日期:2025-11-19 10:19 浏览:
记者 李震 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发展,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。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现状,本报记者采访了北王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陈殿生。记者:以前我们知道机械臂,又称工业机器人,会用在工厂的生产线上。但今天,我们看到很多机械臂走进了日常生活,成为咖啡机器人、按摩机器人等,这种发展的价值是什么?陈殿生:这个创新看似是机械臂应用场景的改变,但实际上其背后的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。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使用,需要围栏进一步将机械臂与人类隔离,以确保人类安全。然而,应用于生活服务场景的机械臂需要与人类近距离接触。他们应该更准确称为协作机器人。从“制造”转向“服务”的机械臂,其技术核心如传递精度、运动控制等仍来自于工业机器人,但设计理念、安全标准和场景要求都发生了变化。国产协作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。首先,它带来了普惠技术,让机器人从只服务于大型制造业的“高端装备”走向大众消费领域。这也是技术成熟、成本降低、供应链完善的必然结果。其次,催生了新的“机器人+”商业模式,如“机器人+咖啡”无咖啡馆、“机器人+医疗”新型康养社区等。结合大数据模型、深度学习等技术,机器人还能记住用户喜好,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协作随着工业的繁荣,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只是时间问题。我们想象中的未来生活正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。记者: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如何,发展优势是什么?陈殿生:从产业发展来看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国。在技​​术方面,中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。到2024年,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将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/3。特别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链日趋完善。从上游零部件、到中游车身制造、再到下游系统集成,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。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取得突破,控制器、伺服电机、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取得突破减速机精度大幅提高。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实现了这些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量产,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也为产品定制化奠定了基础。在国际市场上,中国机器人越来越被认可。目前,中国机器人的增长不再仅仅依靠价格优势,更多地依靠技术、品牌和成套解决方案。从东南亚到欧洲、北美市场,充分证明中国机器人在质量、性能、可靠性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记者:面向未来,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将是什么?努力方向是什么?陈殿生: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,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是一个重要趋势。如今,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机器人能力的界限。利用AI算法和大模型训练机器人,可以实时优化和调整机器人的动作、感知参数、判断体验等,从而获得更好的执行效率。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进行预测。通过分析机器人的运行数据,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部件故障,可以实现从“计划维护”到“按需维护”的转变,大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。在实体智能领域,AI技术还赋予机器人一个能够理解、推理和执行任务的“大脑”,让机器人能够独立于“心”和“手”完成任务。未来,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将是“机器人大脑”的竞争。相信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本次大赛中迈上新的高度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的话,包括照片或视频)已上传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制作并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